在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之际,商业银行处于一个关键位置,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未来的走向备受关注。
数字货币概况
广义而言,数字货币指以数字形式体现价值的实体或虚拟物品。国际清算银行将其定义为数字形式的资产。央行数字货币(CBDC)属于新兴领域,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 CBDC 自身优势突出,能抵御加密货币冲击;二是央行对其可控性强;三是顺应全球发展趋势;四是能助力传统金融向数字化转型。从这些方面能看出,全球对数字货币很重视。
数字人民币简介
我国数字人民币于 2014 年开始起步,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14 年到 2015 年期间为准备研究阶段;2016 年到 2020 年进入了试点实施阶段;2021 年至今处于积极推广阶段。依据《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它具备法定货币的性质,实行数字化管理,采用双层运营模式,属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同时与电子账户资金具有共同性等特点,为我国的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人民币主流观点
数字人民币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其一,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跨境业务,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其二,“双离线支付”和硬钱包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其三,智能合约可监管预付资金,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其四,政府能借助数字人民币监管财政补贴和科研经费,提升资金发放的及时性与精准度。然而,我国的 DCEP 尚处于初期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如需厘清支付手段间关系、完善配套软硬件及相关人才、健全机制和监管框架等。在银行方面,可能会出现资产负债表收缩、存款被挤出、存贷业务受影响等问题。
数字人民币的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表明,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场景超 808.51 万个,个人钱包开立数量达 2.61 亿个,交易金额为 875.65 亿元。未来在项目预算投入上,仍倾向于银行端。随着试点范围扩大,中标项目数量可能增多,金额可能增加,种类或许会有新突破。这显示数字人民币在实际运用中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数字货币时代商业银行的机遇
在 C 端服务的场景中,商业银行有希望重新把市场份额夺回来;从 B 端的潜在机会方面来看,能够把 C 端用户和 B 端用户联系在一起,构建起核心商圈的消费场景,以此吸引 B 端的流量;在 G 端服务的场景里,承办且运营数字人民币的商行可以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这些机遇为商业银行在数字货币的时代开辟出了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
数字货币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线下渠道首当其冲,这表明线下业务很有可能会被线上业务所取代;收单业务也会面临压力。基于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变化。
你认为在数字货币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是什么?要是你对本文的内容感兴趣,欢迎点赞并且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