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斩获定点
3月20日,孚能科技宣称获得小鹏汇天高压动力电池及连接器定点,此事在业内引起较大震动,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350Wh/kg,其实验室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如此高的能量密度显示出孚能科技在电池技术方面实力雄厚,还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能源支持。
这一定点合作,表明孚能科技的电池技术获得了小鹏汇天的高度认同,在将来,双方存在于高压动力电池以及连接器方面开展更深入合作的可能性,能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产电池竞争力凸显
亿纬锂能持续提升航空电池的量产能力,孚能科技在半固态以及全固态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两家国内企业的这些状况表明国内企业在eVTOL电池领域拥有了国际竞争力,国内电池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飞行汽车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这使得对高比能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国产电池企业有望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也凭借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进而推动我国电池产业迈向新高度。
飞行汽车带动产业链升级
飞行汽车商业化进程在加快,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会促使高比能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它还会带动固态电池、轻量化材料等产业链实现升级,飞行汽车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要求极高,这让电池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与此同时,使用轻量化材料可减轻飞行汽车的重量,进而提升其飞行性能。各类企业都积极布局相关产业,以此顺应飞行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上发展。
万华化学进军全球车企供应链
近日,万华化学的Clarnate HL6157光学级PC材料通过了现代起亚车灯面罩认证,万华化学成为中国企业中首家进入其供应链的,这一突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国产高端工程塑料正式进入了全球头部车企供应链。
此前,国内高端工程塑料市场大多被外国企业占据 。万华化学取得了成功 。这有望加快进口替代的进程 。硅共聚PC在低温抗冲性能上有优势 。该优势契合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连接器的需求 。也为其成为下一个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
化工产业趋势变化
欧洲那些产能成本高的退出了,这表明全球化工产业链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国内企业依靠低成本、绿色工艺,像HPPO(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进一步巩固了PO/SM(环氧丙烷/苯乙烯)的话语权,在全球化工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国内化工企业抓住机遇,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绿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是化工深度脱碳的关键方法,然而目前它的经济性仍需政策扶持。巴斯夫项目证实了PEM(质子交换膜)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要是设备成本降低,同时绿电价格下降,那么化工、炼化等领域绿氢渗透率将会显著提高。
液氢重卡发展瓶颈与机会
近日,航天科技六院101所研发出了“赛道1000”液氢系统,该系统与一汽解放液氢重卡完成了跑车测试,系统压力稳定性达到了1.3兆帕以上,配套标准已落实,这为液氢重卡商业化奠定了基础。百公斤级液氢系统攻克了储氢密度方面的难题,结合高温超高压技术,有望推动长途重卡氢能替代。
然而,液氢成本非常高,这是限制它发展的一个瓶颈 。并且,加注的基础设施是缺失的,这同样是限制它发展的瓶颈 。不过,地方标准已经颁布了,它为产业链协同创造了条件 。从长远来看,液氢和气氢路线有并行发展的可能性,液氢在航空、航运等场景更有潜力,这也带来了超低温材料、阀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机会 。
在产业链的其他方面,军工领域主动雷达导引头环节的需求或许会提高,军工领域抗干扰芯片等环节的需求或许也会提高,只是因为军工技术壁垒高,民企参与的空间有限。另外,高温超高压机组技术门槛高,长动集团开拓海外市场,这证明了它的技术实力,还有望推动火电设备出口向新兴市场渗透。另外,我国卫星通信载荷技术正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同时朝着高可靠性方向发展,Ku频段温补多工器为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国产大型货运无人机TP1000计划在2026年取得民航大型货运无人机型号许可,这填补了国产高端物流无人机的空白。大家觉得哪个领域的突破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最大影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同时也别忘记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