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潮流的推动下,标准数字化工作的推进既带来了机会,也遭遇了困难。不少国家在国际上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同样需要紧跟这一潮流,迅速行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国际标准数字化发展情况
国际电气委员会(IEC)在2017年的规划中便凸显了对新型数字标准的关注。2018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正推动标准数字化进程。这些迹象显示出,全球范围内正努力探索适合各自国家的数字化标准模式。德国于2016年启动的数字化发展战略,与工业4.0密切相关,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国家学习。德国的三元决策治理体系相当成熟,对标准数字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我国与国际社会关系密切,需密切关注国际标准数字化的动向。在国际贸易领域,若我国能把握住国际标准数字化的成果,便能在进出口商品的商务活动中,以及在制定标准规则等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国家标准馆致力于语义化研究,运用语义识别等技术打造比对系统。与此同时,众多国内企业和机构认识到,标准数字化源于实际需求。他们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例如在标准制定等领域深入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这体现了我国在标准数字化初期阶段的探索和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制造企业因缺乏健全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导致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出现问题。同时,在技术交流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标准滞后,也常常引发沟通难题。
工作机构的重要性
设立一个专注于标准数字化转型的机构迫在眉睫。这样的机构能高效整合人力、物资和财力。它就像一座桥梁,将各方参与者紧密相连。机构内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技术领域的专家和长期从事标准制定工作的学者。
举个例子,过去在设立规范时,常常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效率不高。若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便能实现高效的组织与协调。然而,在27年某地启动的智能制造业标准制定项目中,由于缺少这样的协调机构,不同阶段的标准制定出现了重复和冲突等问题。
工作机制完善的意义
健全的机制对数字化标准的实施至关重要。它能清晰界定每个步骤的职责与需求,比如确定谁负责数据搜集、谁承担审核任务。此外,还能构建一套有效的监管系统,防止工作拖延或出错。
日本在改进工作流程上有着值得学习的做法。他们在推进电子行业标准化数字化过程中,设立了一套严谨的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细致入微。正因如此,日本在电子行业标准化数字化领域处于全球领先。若我国能构建起完善的工作机制,便能减少不少不必要的错误。
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尤其是开源、区块链等,给标准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新方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数字化标准和形态纷纷出现。这些技术让标准的传播和应用变得更加高效。
以开源规范为例,在软件开发的领域里,开源规范使得众多小规模软件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执行这些规范。然而,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在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时,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有的企业可能对新技术了解不足,有的则可能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展望与建议
我国今后将着力推进标准内容及其应用的数字化进程。首先,需借鉴国际上的成功做法;其次,还需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实际需求。同时,各相关部门需紧密协作。
亲爱的读者,您觉得我国哪些领域急需推进标准化数字化进程?欢迎留言交流。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