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 2013 年初踏入币圈。那时候的经历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背后蕴含着诸多故事,包含了多种钱包的运用、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个圈子的难以捉摸。这一系列的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入币圈购买比特币
2013 年年初,通过游戏圈的朋友介绍而踏入了币圈。在比特币中国购买了第一枚比特币,同时在比特儿购买了山寨币。那时候的币圈,规模与现在相比相差甚远,也没有像现在这般众多知名的平台,比如火币等。当时对比特币充满了好奇,于是开始尝试去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例如下载比特币官网的全节点客户端,然而尝试了一个多小时都未能成功,最终只好放弃,这便是刚进入币圈时不断摸索且遭遇碰壁的开端。之后,又感受到了英文界面的在线钱包 Blockchain 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这确实是在对新领域进行探索过程中的重重阻碍。
在这个探索的起始阶段,就如同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迷宫。每迈出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从决定选择交易平台开始,到尝试使用多种钱包,既怀揣着期待,又在各个方面遭遇阻碍。
多重签名钱包盛行
2014 年到 2015 年期间,比特币被盗的事件频繁发生。于是,币圈开始大力宣扬多重签名钱包是安全的。张健在 2014 年开发的快钱包属于多重签名类型,后来被火币收购。我为了确保安全,把 3 个比特币存放在快钱包里,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忘记了提现密码,也找不到私钥了,那种懊悔和无助的心情真的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当时大家都认为多重签名是个救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丢失了几个比特币,更是对所谓安全措施的信任彻底崩塌,这使我察觉到币圈的风险在各个地方都存在。
交易所钱包跑路现象
这些年,交易所钱包 APP 跑路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前两年所使用过的那些交易所中,有很多仅仅待了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踪影。在这个圈子里,就如同被割了韭菜一般,交了不少费用。这使得我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格外小心谨慎,每次使用新的平台或者钱包,都要做好最糟糕的准备。
每次听闻有新的跑路者出现,心中便满是担忧与气愤。这些不良现象给整个币圈的信任体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致使那些真正想在币圈有所作为的人感到心寒至极。
imtoken与比太钱包使用
这两年我较多使用比太钱包和 imtoken。比太钱包主要以比特币为特色,imtoken 从最初的以太坊钱包发展成为多链钱包,并且还支持多重签名。这两个钱包都比较好用,也都比较知名。在使用这两个钱包的过程中,我逐渐觉得它们还是相对比较靠谱的,它们的操作界面以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我的需求。
它们在持续发展并取得进步。随着以太坊的生态不断扩大,imtoken 的功能变得更加多样。这使得我们用户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币圈环境,并且拥有了更多元化的存储和操作选择。
盗币事件警示风险
虽然多重签名在线钱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只要触网就会存在风险。近期有个人的 86 个比特币被盗,其原因是贪图操作的方便,在连接网络的电脑上进行了助记词和私钥的操作。这件事情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大家不能因为追求方便而忽视风险。如果使用硬件钱包,就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是很多人直到遭受了损失之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件事在币圈引发了很大的波动。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操作,思考是否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也意识到,对待私钥和助记词必须要十分谨慎,安全操作始终应该放在首位。
imKey Pro硬件钱包体验
2016 年开始接触硬件钱包,然而此前的硬件钱包存在功能有限以及操作不便的情况。今年购买了 imKey Pro,它具备支持多链多币种的功能,例如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代币等。并且它内置了安全芯片,能够使私钥随机生成,同时极难被攻破。其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有了 imKey Pro 后,就仿佛给我的数字资产加上了一道坚固的锁。它的出现,使得我在币圈里的资产存储变得更加放心,之前存在的那些种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你是否在币圈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或者是否遇到过相关的风险?欢迎大家进行评论、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