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金融支持对于推动创新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极为关键,这一点成为了众多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这种支持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金融改革深化需求
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实体经济获得支持的必然走向。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该区域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张军扩提出,大湾区需深化金融改革,包括扩大开放、推动融合、管控跨境风险等,这将助力大湾区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迈步,同时对内地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型也提供了借鉴。金融改革不只是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它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例如,在大湾区经济中,制造业是核心,金融改革应积极服务于这些制造业企业。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步伐未能完全适应实体经济的快速扩张需求。特别是在制造业,部分企业的创新成果未能快速转变为金融资源。鉴于此,我们亟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确保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增长步调相协调。
创新制造业的金融转化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的针对高端制造业的“技术流”评估机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尝试。该机制以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实际成效和贡献为关键指标。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众多高端制造业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及时的帮助。以部分中小制造企业为例,尽管它们拥有不错的创新成果,但在争取金融支持上却一直处于不利局面。
引入评价体系将扭转过去金融评估过分关注企业规模和固定资产等现状。如此一来,金融资源将更精确地流向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而且,它还将推动制造业与金融价值的紧密融合,进而大幅提高大湾区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金融科技成突破口
嘉宾们普遍认为,金融科技是大湾区金融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基石。大家普遍认同,争夺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在大湾区,金融创新十分活跃,高新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这些都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等。
事实显示,金融科技与常规金融活动融合,可以显著降低服务费用,提升服务特色。以某些在线金融平台为例,它们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手段,快速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这在以前仅凭传统金融方式是难以做到的。
数字货币发展潜力
林武是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负责人。他指出,大湾区具备发展数字货币的潜力,并且有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枢纽。他提出,应设立“双区数字货币先行区”。放眼全球,数字货币目前仍处于试验期,但若大湾区能抓住这一机遇,将能获得更多金融发展的好处。
数字货币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例如,在国际交易中,一旦数字货币技术完善,交易结算将更加便捷高效。此外,适当放宽某些地区金融产品创新的规定和风险管控标准,或许能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激发金融创新的活力。
双循环下的金融机会
大湾区金融的融合得益于“双循环”战略,由此带来了新的商机。王春新,中银香港的专家,提到金融业应帮助香港企业更轻松地进入内地市场。在贸易方面,双循环模式下的内地市场消费力很强,这对香港企业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会。
此外,在金融合作方面,应集中力量发展内需扩大、技术革新、市场拓宽和生态友好四大核心方向,以此来提升大湾区的金融竞争力。以绿色金融为例,大湾区可以共同推动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绿色债券的发行工作,这不仅跟上了全球环保趋势,也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创新。
港澳的金融角色与发展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对大湾区金融的优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推动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香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澳门正努力改变其单一的经济结构,金融业的增长得益于资金流动的便捷性等多重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吸引外部金融资源,推动澳门金融中心的建立。而且,澳门金融的进步也为大湾区内部金融资源的整合带来了新的支持。
最后,我想咨询各位,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行业的进步,大家认为怎样能更好地融合三地的金融特点,从而推动金融创新的提升?期待大家的支持、分享和评论。